所有的彩票APP大全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被清算 张居正死后下场

网友提问:

张居正死后为什么被清算?

优质回答:

万历皇帝清算张居正,我粗略认为应该有以下四个原因:

一、权势滔天,蔑视主上,皇帝仇恨他

张居正是明朝历史上最有权势的首辅,和冯宝、李太后构成权力的铁三角,皇帝怕他、怨恨他并且忍他。客观的说,张居正绝对是把万历当做圣君来培养的,关键是他不把皇帝当做一回事!每天五六点钟就要求皇帝起来读书,没有事假和病假,还不能迟到,否则就要罚站挨骂;读书也不能读错字,不然照样训得你狗血淋头;皇帝想修建个宫殿,果断被拒绝,说什么有得住就行,钱不是你的,皇帝要节俭;甚至有一回,皇帝喝了个小酒又是血气方刚的年纪,就摸了一下宫女的小嫩手,然后就被罚跪,差点把皇位给丢了,苦苦哀求后还得下一份《罪己诏》!从这些事来讲,张居正就没把皇帝当做皇帝,掌权后的万历皇帝要是不把他多年饱受欺凌的仇恨全部清算回来的话,那就只能算他心胸开阔了!

二、明朝官场的权力争斗惨烈,他没有培养合适的接班人

明朝的官场乱得很,孝宗和武宗时期还有所好转,之后就不行,官员们特别喜欢权力斗争,当首辅的也没几个有好下场!比如说,徐阶整完严嵩就被继任的高拱所弄走,高拱得意没几天又被张居正所整,而张居正下台后又被继任的张四维所弄,张四维还没来得及喘口气却又被后面的浪花申时行推死在沙滩上……明朝中后期的政治就是这样,继任的总是找前任的麻烦。如果有培养接班人接任的话,接班人多少能维护前任,就不会有后任老找麻烦的事,更不会导致人亡政息!但是这些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培养接班人的事是在申时行时期,不过他做得不好,后面也被清算了!只能说,明朝的官场,太喜欢内斗了!像明朝的言官和仕子言论太放纵了,啥都能说还不用入罪,甚至还能博得美名赚取政治资本,顺便将自己看得不爽的人除去,只要自己非法集合的人数够多!

三、私德有亏,皇帝和大臣都想弄他

张居正能力不错,改革也颇有成效,然而,张居正的品德不是那么高尚!他权势滔天,权压皇帝和百官,官员基本没人敢反对他,一反对就遭打击甚至杖杀,连六部也成为下属。比如说,内阁办事,只有张居正坐着,其他人得站着;再比如说,吏部对天下官员的组织权力就在张居正时期被侵夺,等到申时行时期陆光祖当礼部尚书才夺回。张居正一死,被压迫的官员立马爆发对他的报复!何况,张居正贪财好色,生活极度骄奢,家里黄金万两,白银十多万辆,甚至有一架三十二人抬的轿子,里面再放两个小蜜伺候,估计皇帝都没这种待遇!此外,似乎也有贪恋权势。先是两个儿子考取进士有以权谋私的嫌疑,后以“夺情”之名不回乡守孝逗留高位,从而引起百官的嫉妒和怨恨!而万历皇帝又是个喜欢存钱的家伙,查抄冯宝后内库进账颇多,顺便将张居正家也抄了给潞王当路费。

四、变法改革是得罪人的工作,基本没好下场的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改革的,从维护朝廷和君主的统治来讲没有做错,甚至还能改善民生。然而既然选择改革,就要有把头伸出去让人一刀剁了的觉悟,毕竟,主持改革的基本是没有好下场的,比如说最为著名的吴起变法、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张居正的变法,朝廷成效不错,然而同时得罪了百姓和官员。一条鞭法,百姓一切用银子解决,粮食都不要了。原本只需交一担粮食的,现在为换成银子得交一担半。南方百姓还好,北方就更遭殃了,肥了国家苦了百姓。对于官员的考核也差不多一样!砸人家饭碗,别人自然要找你拼命。权势滔天时没人敢动,落难时就是落井下石之际。

其他网友回答

(原创)

张居正,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辅佐万历皇帝朱翊钧开创了“万历新政”,史称“张居正改革”。

张居正是大明朝第十二位皇帝明穆宗隆庆帝在世时的重臣。在明穆宗隆庆帝驾崩后,张居正挤走高拱成为内阁首辅,朝堂之上他身为首辅就是继皇帝之后的百官之首,当时万历帝年幼,皇族中实际当家人李太后还有内廷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也积极支持张居正改革变法。为了把万历帝培养成为一代圣主明君,张居正对幼小的万历皇帝用近乎苛刻的方式教育,在年幼的小小皇帝心中留下了抹不去的阴影。张居正病逝,万历帝亲政,被压抑情绪太久的万历终于急不可待的暴发了,何况张居正改革变法时也得罪了不少人,这些朝臣开始试探性报复,先是弹劾张居正的接班人潘晟,万历帝顺水推舟命潘晟致仕退休,言官开始弹劾张居正,亲政后的万历帝开始反攻倒算,彻底清算张居正,弄的张家家破人亡,张居正生前所有的荣誉都烟消云散。

尽管万历皇帝的“倒张行动”近似猖狂,但是后世的绝大多数人都觉得张居正是一个在死后遭到清算报复的“治世名相”,被称之为千古一相,其地位足以与诸葛亮、魏征等千古名臣比肩。直到万历帝孙子天启帝时期才被平反。

其他网友回答

张居正对大明做了不小的贡献,死后被清算基本属于对大明的继续贡献:

一是提高皇帝的威望,让所有人都团结到皇帝周围。毕竟皇帝亲政后急需确立威望,张居正就是个很好的影子。

二是警示所有臣子,这就是权力过大的下场。让所有人都知道大明不需要伊尹、周公、霍光等。

三是安抚官员情绪,使朝廷稳定。张居正行政刚猛,在任期间,“官不聊生”,成果已经收获。

强人过后,回到常态,使官员情绪稳定,保持统治系统团结,就是最重要的任务了。

(张居正)

中国古代政治,基本是一个生死局,输赢、利弊胜过对错、是非。这里遵守黑暗森林法则,在这片森林中,他人就是地狱,就是永恒的威胁,如果怀疑他人,能做的只有一件事:消灭之。

所以我们翻开历史,会发现历朝历代权力很大的臣子和君王基本是一个生死局,你死我亡,共赢体面的结局基本都在三代。

后世儒家喜欢提伊尹、周公,说这是臣子的榜样。意思是是非重于上下。但后世的君王对此很敏感。

在宋仁宗的时代,富弼与石介通信写的“伊周之事”,在舆论场被改成了“伊霍之事”,直接沸沸扬扬,产生风波,其实就是伊周之事皇帝也会很介意。毕竟是非可以解释,主观性很强,上下才是客观的。

(黑暗森林法则)

霍光是汉朝第一个强臣,他废立君王,在霍光死后,霍家依然想控制朝政,最后被族灭。

王莽前半生为了大汉矜矜业业,封号为“安汉公”,功勋卓著。然后羽翼渐丰,直接代汉。

曹操在功成名就后,开启了代汉计划,从丞相、公到王,一步步到了皇位边缘,美其名曰,天命在自己,自己就做个周文王。后来司马家也复制了这一轨迹。

杨坚在周宣帝死后,直接控制朝政,假黄钺、左大丞相,第二年成为隋王,很快称帝。

多尔衮在皇太极死后,担任摄政王,对大清定鼎关内有巨大贡献,可死后,很快就被清算,甚至鞭尸。在康熙朝的鳌拜、嘉庆朝的和珅也是如此。

(读诗)

有一首诗特别好: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未篡时。向使当初身便死,一生真伪复谁知?

真伪、是非很难区别。王莽没代汉,就是中兴大汉的千古一人;曹操没篡位,可以是匡扶汉室的忠臣。

所以臣下有没有反心不重要,重要是有没有反的实力和皇帝认为臣下有没有反心。残酷的现实和历史先例,很难让人产生信任。

宋仁宗对文彦博说:“狄青是忠臣”。

文彦博回答:“那太祖皇帝还是周世宗的忠臣”。

这就是中国古代政治。张居正生前乾纲独断,为大明做了很多事。因为影响大、权力大,死后对他进行清算自然是题中之义,这是必然之举。至于理由,可以有一万个。所以士大夫官僚中专门有了“谋身”学、“三思”学。

‘做官要三思’!什么叫‘三思’?‘三思’就是‘思危、思退、思变’!知道了危险就能躲开危险,这就叫‘思危’;躲到人家都不再注意你的地方这就叫‘思退’;退了下来就有机会,再慢慢看,慢慢想,自己以前哪儿错了,往后该怎么做,这就叫‘思变’!”——《大明1566》

(为官三思)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纠正一点,明朝没有宰相,因此说张居正是名相是不太正确的,明朝的内阁首辅实际上比之宰相的权力要弱很多。内阁学士刚正五品,如果没有加衔,入内阁相当于降级。

张居正的身份首先是万历皇帝的老师,其次才是大明王朝的内阁首辅。做为老师,张居正绝对是一位严师,常常是弄得小皇帝战战兢兢。作为首辅,张居正又大权独揽,小皇帝又常常感到皇权的旁落。

因此,张居正与万历皇帝之间,长达十年师生与君臣的关系就变得十分微妙。再加上,万历的母亲李太后和贴身太监冯保又与张居正关系密切,这些都为万历皇帝的心里埋下了对于张居正的隐恨。

并且,张居正在万历元年扳倒高拱成为内阁首辅,却并未得到他的老师徐阶一党的支持。因而,他在整个文官集团内部也是到处树敌。尤其是,张居正的父亲去世之后,本应丁忧三年的他却没有丁忧,而是夺情留任,这让文官集团一下子炸了锅。连张居正自己的门生也起来反对他这个座主。

再加上张居正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极大地损害了以山西商人为首的北方士绅。而张居正为了平复这些山西士绅的反弹,竟然提拔山西士绅领袖张四维入内阁。于是,在张居正死后,张四维担任首辅期间,通过不断向万历皇帝告状和揭露张居正的种种劣行,万历皇帝终于向他这位昔日恩师发起了清算。

其他网友回答

大明王朝的脊梁张居正,主政期间,锐意变法,使日趋衰落的大明王朝出现了中兴之势,而他一死,马上遭到他的学生,万历皇帝的清算,还被抄了家。

历史是惊人的相似,汉宣帝首辅大臣霍光,主政期间,废除旧制,实施新政,使汉武帝留下的虚弱汉朝恢复了强壮,然而霍光死后,霍家被清算,惨遭灭门。

更加相似的是君怕臣。万历非常怕张居正,学习一旦有不如意,万历他妈就拿张居正吓唬他,说你不好好学我就告诉张先生。汉宣帝害怕霍光,有一次,汉宣帝和霍光乘同一车外出,汉宣帝的感觉是如芒刺在背。

一个大臣叫皇帝害怕,君臣关系就极度扭曲,作为至高无上的皇帝,心灵就会扭曲,就像扭着劲的绳子,一旦松手它会回劲。张居正遭清算就是这个原因。

你张居正厉害,比我皇帝还厉害?我抄你的家,收回你的荣誉,废除你的新法,你让我咋做我偏不咋做。我是君你是臣,我凭什么听你的。

扭曲的君臣关系,造就扭曲的心灵,扭曲的心灵才有了扭曲的人生。

张居正是万历的老师,一个优秀的老师教出一个不成器的学生,真是值得反思啊!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