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彩票APP大全

[天南地北诗社] No:2020115期Ⅱ阿鹏的散文诗

诗人简介
杨继光,笔名:阿鹏, 1967年生,男,白族,云南宾川县人,中国散文诗作家。创作有散文诗、诗歌、散文作品1000余章(首、篇),作品散见于各类文学期刊和网络论坛,散文诗作品收录入百年散文诗卷等多种选本,著有散文诗集四部曲《彩色的风筝》《醉笑红尘》《有凤来仪》《半夏花开》。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诗作家协会会员,中外散文诗学会主席团委员,中国青年诗人协会会员,大理州作家协会会员,宾川作家协会理事、秘书长。
『约你看大理』《在大理的山水间》散文诗组章

在古城:看一场樱花盛开
大理,一年四季从来不缺少花开,缺少的是你要来,怀一份真情怀,与这里的山水相会。
在三月的枝头,樱花灿若云霞,开美着大理。
2020年,约会春天的樱花,我迟到了。
但大理的樱花没有失约。
在一谷一箐中,在城际,在农家小院,在古城的街衢,它们开得依然很认真。姹紫嫣红,这边一树,那边一丛,开得有姿有色,开出了天下大理美得不能再美的纯粹。
循着时间的经线穿插,在古城走街穿巷的溪畔倘佯,在城池的边缘地带流连,每一条青石板路古色古香,铺出了时光的根须,组合成大理这部古老的史书。
这边粉嘟嘟一团,那边红彤彤一串,古生着“文献名邦”、“锦绣大理”的光彩。
家家流水的大理,户户养花的大理,这是古意大理的几千年画像。
每一天的大理不一样,枝枝蔓蔓,都在生长着人间山水与天下人文之典范,辉耀着千年时空。
山清水秀,这是永远大理的姿色。
水抱山环,这是一座上风上水的永远大理的神奇。
而认气尝水,苍山有十九峰,有泉十八溪,泉溪脉长,这是一方人居梦想的绝版宝地。
花开着的大理,处处云会水欢。
或许,樱花树喜欢这样的生活,一年年,它们就这样忘我而开,一朵朵,娇而不俗,开出了风华绝代的姿容。
在古城池畔的龙溪边,草色漫卷,花树流丹,凭描千客醉。
我遇见了一队队蜜蜂,随着它们追踪蜜源的路线图,在电影《五朵金花》插曲“苍山脚下找金花……”的曼妙旋律中,忘了尘世,醉入了花海的深处……

在天镜阁:邂逅梅子
天镜阁,开一方密宗圣景,巍巍然,如立仙山,屹立在罗荃半岛上的玉案山。
阁挂流云,藏山藏水,藏满着神秘色彩的密宗神话。
一路聆听《望夫云》的故事拾级而上,在蓝天碧海蓝波间,你若有情,苍山玉局峰之巅的望夫云会升起与你相见!
这里曾经是洱海边庄严肃穆的佛教胜地,一寺一阁和一塔,三足鼎立,精美设计,完美建造,树起了这方山水有魂!
古人曾经留下许多吟咏天镜阁的诗篇,名句不少,如”槛外千峰插海波”,”更上一层天欲近”,”水围三面照苍穹”,”海面仍开镜里天”,”西望银苍如画稿”,而元代宣慰史李京游天镜阁留下的”银山殿阁天中见,黑水帆樯镜里过”更是千古名句。
也是一路翻阅着这卷山水的毓秀,我邂逅了懂山懂水的梅子,她也在反反复复聆听着《望夫云》这出撼人心魄的爱情绝唱。
或许,有这一页故事的插入,我们成为了知音。
而苍山、洱海、蓝天、白云,和万顷碧波上的帆影,南诏公主和苍山猎人……自然就成为我们一起吟诵山水的丽句和短章。
洱海帆影点点,天镜阁阁收情波,人间最美的风景在我们的脚下。
遇见她,她遇见我,我们一起成为天镜阁的有缘人!

在金梭岛:等一只鹭鸶上岸
金梭岛,是大理的迷幻词,一直隐藏在洱海东岸。
其实,我来就已经发现,金梭岛状如渔梭横卧在洱海之上。
一直以来,在民间称谓它为金梭岛,话说是天上善织彩锦的仙女的金梭遗落民间幻化而成。
打开《南诏野史》查证,南诏王在这里修筑避暑行宫,取名“舍利水城。
纵观南诏,历史有太多未解之谜,也很遥远,但都是一梭子织结的岁月。
当年“红墙黄瓦、蔚为壮观”的舍利水城早已不复存在。但是,也是苍山、洱海造化钟神秀,这里成为了鱼肥虾美的古渔村。
穿过历史烟云,有多少人知道:渔村秀丽,民风淳朴,一切都与风花雪月融为一体?
在岛上,时时会呈现落霞与孤鹜齐飞的奇观,是大美金梭岛的代名词。
令人印象深刻的惠女风情,至今演绎着《五朵金花》《白月亮白姐姐》《洱海情波》和《五朵金花的儿女们》的人间最美的爱情绝唱。
有道是:在人间,举岸齐眉,共上情天舞戏云。
金梭岛,毕竟是一方缤纷不染俗世尘的土地,仙境,海上世外桃源,情至万载永不灭。
有序时光,无状排布,尽皆岁月稠。
如今,封海禁渔,不足0.7平方公里的美村金梭岛迎来了美丽转身, 300多户1000多人口的渔村已经适应了“士农工商”的生活,“渔舟唱晚”成为了白族大本曲里回忆旧时的唱词,只会在老艺人茶余饭后弹唱中说起。
几只长满青苔的老船横陈水滨,存留着渔村时光印象,见证了这方曾经风雨渔村的沧桑。
我也在发现,古渔村一直在为爱情不老添加了无数笔记忆。
这是人间水的天堂,是天赐大理的灵秀一笔。
四面环海,炊烟渔家,灵隐在烟波中,涂抹成一方宜居、宜业、宜游的生态旅游村,自然也就成为白族源文化名片和旅游文化符号。
也是自然和而然,金梭岛成为了少男少女拍摄婚纱照时首选的外景地。
天与水浑然一色,自然和谐,在金梭岛共荣共生。
我在阳光的缝隙间穿行,美在金梭岛从来不是凝固的,如同一支爬藤的春蔓伸向岁月的远方!
爱上这方山水,我是看风景的人,在水一方,展开水卷,万万朵浪花承欢膝下,点墨生辉,只是不知道,手中的秃笔如何书写这一幅生动的山水画;在码头,展开云卷,几只鹭鸶,在浪花漫漶中出没,织出了渔村最美的景致,为旅游者添了几笔野趣。
而我再次打卡金梭岛,赏一岛的民族风情、白墙黛瓦、白族的木雕、石雕、浮雕之外,我等一群鹭鸶衔满口的“砧板上的鱼”上岸,煮一锅儿时品尝过的白族渔家砂锅鱼旧味。

在海印:只想拥有一片海
洱海是生态词,在海边,我发现了,每一朵浪花妩媚,每一天都开出雅而不俗的欢笑。
在海天相接间,小普陀荡漾在碧波上,一直是我心中的爱恋。
红嘴鸥,南来北往的人间客,是小普陀的座上宾。
它们如同大理冬天的花期,每一年都会无约而至。它们洁白的影子,矫捷的身影,点缀在蔚蓝之上,锦上添花。
我的眸光随拍,流光与细浪拍岸,而掀起的千层涟漪可心可意,托出的是整个大理的轰动词……
好比金花,它们是我的老情人。
在小普陀,我们每年相会一次。
相会海滨,它们时而如流动的云朵,气同体隔,羽翮翻飞;时而敛翮闲止,抚翼相和;时而凌波击浪,真如花开一样纯粹而美好。
而一次次在我不经意间飘过我举着面包的指尖,激起了四围观鸥人的欢呼声,此起彼伏。
这是大理的感动!
也是我遇见的,感动世界的大理精美一瞥!
在人潮如浪的惊呼中,我的惊愕,嘴目大张,一次次忘记了呼吸!
此时,我也只想做一只海鸥了,在一片浪花之上,就这样,恍若在云上飞着……
没有别的,也只为人生可以拥有这一片纯净的海,每一天与鱼戏,与虾戏,逐浪履波,日子清欢,浅浅的,醉了自己,醉了岁月……

在挖色古镇:读一碟大理的乡愁
洱海开天镜,苍山毓秀,鱼米之乡挖色开屏入眼来。
这是一块源远流长的白族文化发源地之一。
水抱山环,在这里可以触摸到白族人凭借天生的灵性和悟性繁衍生息几千年之根。
从巨人迹出发,观音履足、云崖卧佛、凤鸣台、壁虎岩、天子洞、凤伽异剖石、秘篡岩,神迹灵隐,仙踪处处;白马腾芳、济水文壁、挂钟岩、把门关、白王城,每一处都有勒石的岩刻,每一处都有神话和传奇,穿缀起来,就是一部厚重的白族史话。
走进它,走进的是神佛世界,周游在鲜为人知的白族文化海洋里……
这就是挖色,这里有远去的南诏国、大理国存留下来的记忆,甚至更为久远的新石器时代先人的踪迹。
从凤尾箐沙漠庙、大官山腰、金鱼山、四龙山、高兴兰若甸、赤文岛、羊坡头、鸡岩山等处发掘出的大量石斧、石锛、石犁、捕鱼网坠、青铜、土陶炖器、青铜墓葬、铜剑(箭)矛、铜锄(茨菇叶造型和三角板锄),这些新石器时代什物的造型,每一件都与现在境内的白族群众还在使用的生产工具十分相似。
在古街古巷中穿行,在遗迹中考证,文化奇葩,林林总总。
大城的题名坊、公德坊、长寿坊,道出了白族人“福、寿、康、宁”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大夫第、进土第、将军第,府邸气派,这是一种身份的标榜、家门的荣耀;
生活有期,岁月有望,一面照壁、三滴水照壁、八字照壁、青瓦白墙的三坊一照壁,门楼高耸,白族人家把家装饰成皇宫一样漂亮;
高兴石窟、把门关石窟、凤尾箐石窟,每一个石窟窟窟传奇;
崇福寺旧佛塔、兰若塔、鸡岩塔、旗山塔、宝光新佛塔、风水塔,八面玲珑,塔塔威严,灵光四射,每一样都传递出了历史的古朴,文化的厚重。
千年白族遗风魅力一直在这块土地上接续。每年的春节,他们都把自己打扮成漂漂亮亮,加入到村村寨寨轮流迎释迦的本主节、渔民本主节、圣母节中,耍龙、耍狮子……而打霸王鞭、跳白族舞,唱大本曲、白族调,这些都可以佐证古镇古朴,文化源远流长。
每一项传统文化穿越了时空,可以看到白族先民的生产生活模样,年年岁岁,一路红红火火走来,他们用独特的方式写出了一部属于自己民族的编年史。
探访白族人家,家家养花,楼、阁、窗、门、茶几、饭桌,雕龙画风,栩栩如生。
而刺绣又是一朵民族文化奇葩,展现了这个民族生活习俗、婚姻习俗、丧葬习俗、饮食起居和宗教信仰的与众不同。
白族女人心灵手巧,飞针走线,在一针一线中穿缀起风花雪月的诗意生活!
在三道茶中品咂一次“一苦二甜三回味”的生活原汁,在“土八碗”的生皮、腌生、冻肉、冻鱼、酥肉、黑皮、乳扇、干米片中咀嚼生活的真味,有多少人见过这样陶然的生活?
想一想这样的美味佳肴爽爽地滑过一次舌尖,决然要回味几多年!
在挖色,从遇见闻名遐迩的豆腐开始,每一样小吃,让我有了喜欢的冲动,有了爱与不舍。
倚海而居,依然有糯糯的海风穿巷过境。在品尝一碗豆腐脑时,我明白了“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的奥义。
经风纬雨的挖色,如今涛声依旧,但再也找不到渔帆点点出没在烟波里的影子。
一碗豆腐、一碟糕点、一盘豌豆凉粉、一锅白族的泥鳅钻豆腐,抑或,一盆酸辣鱼,都是白族的原味,留住了乡愁的记忆,走进了现代生活的楼堂馆舍、茶室饭庄,托起了这方土地永远的繁华……

在双廊:打捞一网旧时光
从翻开这一块土地古老开始,双廊从一万年前的新石器和青铜器时代文明启步,厚重的历史就这样庄严地送入我的怀抱。
山水的双廊,自来水天一色、群山叠翠,一幅丽质的天然画卷。
都说这是白族金花中最早的一位绣娘,金梭织锦,她以青山为背景,北织萝莳曲,南织莲花曲,将“南诏风情岛、玉几岛”两颗明珠镶嵌其中,再点缀些花花草草、错落有致的民居,织成了“目极湖山千里外,人在水天一色中”的锦绣山河。
时间的双廊,走近每一个景观,就如同迎接一场心上最美的花期。
在玉玑红莲、弥勒笑天、石女牧鹅、虎口观潮、青鸡欲跳、正觉钟声、红山圣迹、罗莳戏水、岛依古榕、莲花红遍、巨蟒奔海、龟蛇相峙等十八胜景中穿梭,在时间之藤上牵出“唐宋时南诏大理国的重要军事要塞和水军基地、唐天宝战争和清杜文秀起义的古战场”这些历史,古意双廊,永远是一部天下大理的山与水、人文、历史与白族风情的经典之作。
古渔村、白族文化的来处与过往、白族风情万种演绎与传承,都被双廊收藏着。
古意的双廊,从来是一块集佛、道、儒、原始宗教等多元文化共融的人间沃土。
因为我看到双廊的今生,有毗舍战场遗址、正觉寺、玉几庵、金榜寺、飞燕寺、红山景帝祠、青山摩崖石刻等十四处历史文化古迹,有保存完整的明清历史文化街区和百余处典型的白族明清传统民居,宏阔的院落,一直沿袭着礼仪之邦的传统,一砖一瓦都在折射着时空里的古远清辉。
而玉波阁、魁星阁、文昌宫翰墨聚珍;大王庙、余金庵、护法寺存器于心,藏礼于器;心一桥、天生桥、金玉桥,纵横交错,连接起昨天和今天的双廊历史。
烟火人间的双廊,在波连波、浪连浪中,水托起了这方天下美镇的名头,名不虚传。
几枚浮游上岸的鹅卵石都可以作证,因为《五朵金花》《五朵金花的儿女们》《洱海月》《洱海情波》、《望天崖》等几部电影在这里取景,一代民族舞蹈宗师杨丽萍的太阳宫、月亮宫建在这里,有画家赵青的青庐建在这里……

在大建旁村:只想做一名渔翁
东经100?11?、北纬25?53?的大建旁村,这是双廊古镇古渔村的地理坐标,是“旅行背包客们向往的世外桃源”。
走进大建旁,一朵纯净的浪花就可以托出你心中的所有依恋。
而一朵浪花入怀,清欢入髓,我仿佛回到了生命的来处。
滨临洱海,傍水而居,遐想有望。
360户的大建旁人家,一尘不染,如同一颗明珠妥妥帖帖地安放在洱海九曲中的“萝莳曲”段上,沙牛半岛、蛇山半岛不负众望,囊括了“大理风光在双廊,双廊风光在大建旁”的美誉。
来到大建旁,只是人生行走中小憩的驿站,可我已是一见钟情。
在早晨、午后,抑或黄灯初上时分,感受着一方洱海时光,心与浪花澎湃,翻出海波千千卷……
我知道:人心,自来洁本静宁,谁不向往生活似流水潺潺流淌?
在蓝天下的大建旁,我看见了世俗的真身,可以随心所寓,看雪浪堆烟,与海花为伴,日子与海天融为一体。
而习惯了洱海清澈容颜的大建旁人,不问岁月蹉跎,只有一蓑纤纤风雨,守洱海苍古,钓一尾岁月清欢,日子静好。
而说生活要有仪式感,大建旁人精神生活富足,不缺少仪式和浪漫。每一天,他们在浪前,任潮起缤纷,任海风莞尔,因为每一朵浪花都要俯身于他们的脚下。
相望一朵浪花的柔美,远眺苍山十九峰的巍峨,近观岛曲绵延,人在水色间,即景皆入画,处处风光鲜艳。
这一幅人间,有水鸟不惊,有细浪翻腾,有鱼欢虾戏,有三两只小舟漂浮……,一切都是古朴的透骨之美。
而标注在人心上的已然是一幅“云浮海中影,鱼戏水中天”的大美!
心澜随波走,可以展开翩翩遐想,或者神行在云朵与翻卷的浪花之间,每一天的大建旁人安居在我们的羡慕里。
走在大建旁村,恰若走进的是迷宫一样的世界里,古朴静寂的小巷,弯弯曲曲伸入每一户雅致小院。
探一探白族人家的民居,访一访他们的生活方式,一色的白墙青瓦,二层、三开间的小院,雕龙画凤的木门花窗、桌椅,这是大建旁村的自画像,蕴含着白族人家生活的高雅精致,彰显着他们的日子像格子门窗镂花一样丰富多彩。
几句糯糯的白语乡音迎面而来,亲切地问候,心窝里吐纳出来的情意,质朴入怀,古雅入心。
家家户户都有大小不一的花园,四季鲜花竞放,每一幅呈现的是隔世之美。
这一程行走,人生就有了永远需要收藏的记忆之帖!
我在与一对水中的鸳鸯对视一个午后之后,折叠起了曾经的生活迷惘和沧桑,心中浮出向往,在大建旁村,真的只想做一名渔翁了,与古渔村联袂,一起上演一出“我们在天上人间”……

在萝莳曲:赴一场结婚宴
萝莳曲,南陈金梭、玉几二岛,北拱红山半岛,是洱海东岸凤翼曲、牛角曲、萝莳曲、莲花曲、蟠矶曲、鹤翥曲、大鹳曲、波作曲、高岩曲中的第三曲,风光独秀,独揽了九曲中最美的海湾名头。
一路的浪轻波缓,朵朵涟漪如同精美的唱词,托出了洱海的欢笑。
在萝莳曲的几处礁石上,我标注了人生值得到此一游的印痕。
在浪推水迎中,萝莳曲一再向我推送它深藏着的至美。
做客萝莳曲白族人家,古色古香的渔家小院,在我进入的一瞬间,让我窥见了非遗文化的精湛的一笔。
白族的婚礼一般都是花轿迎亲,且始终都有唢呐的相随伴奏。
新娘出嫁前的《梳妆曲》《扎花曲》《料索》、《装箱调》《捆箱调》《离娘调》;新郎接新娘时的《赞花曲》《亲加亲》;新娘出嫁路上的《过山调》《过海调》《过街调》《普天乐》《八仙过海》《蜜蜂过江》;新娘进门时的《接新娘调》;客人来时的《大开门》《小开门》《迎客调》《进门调》《敬酒调》《敬茶调》《迎老调》《拜客调》《捧托上菜调》《央酒调》、《乐一乐》、《心合心》、《三盘古》、《双喜调》、《仙家乐》、《双回头》、《谢厨调》《谢客调》、《散席调》等;新郎新娘拜堂时吹的《敬老磕头调》《夫妻双敬酒》《一杯酒》,套曲连环,调调串烧。
做客白族人家,鼓点锵锵,仙乐飘飘,身在其境,真有如在赴一场蟠桃盛宴的喜庆。
满堂张灯结彩,宾朋满座,贺喜声此起彼伏,仿佛在收看一集集古朴而浓郁的白族风情剧展播。
在三道茶的袅袅茶香中,我一直坐在唢呐匠的对面,不问他是第几代传承人。但他断断续续告诉我,一支唢呐,他可以把人的生吹到人的死。
有喜迎初生儿吹的《欢庆》《吉庆》曲的喜悦高腔、脆板,有人在世间行走的《双凤朝阳》《仙家乐》《青天高》《三起三落》的深情表白,有送逝者的大哭、小哭版的《接回转》《发阴曲》《进殿曲》《祭奠调》《动棺曲》《送丧调》《哑子哭娘》《离别歌》《候土曲》《下葬曲》《孝子献礼》的肝肠寸断,曲曲或激情高歌,或哀婉吹吟,或幽咽倾诉,循环换气,双簧气鸣,一而再的连环吹奏,一把唢呐可以吹白花开花落,吹白尘世的生老病死苦。
我明白了,唢呐七孔七音,韵流成曲,从节日庆典、婚丧嫁娶、祝寿、宴客、祭祀、祈雨、求神、祭祖,乃至劳动生产,产生了一部浩浩荡荡的民族文化史记。
我抽出心神,眼神落处,白族人家待客的“土八碗”催开了舌尖的味蕾。
古色古香的八仙桌上,菜上8品,有意喻“红红火火”的红肉炖,有“寿比南山”的酥肉、有“一帆风顺”的千张肉、有“蒸蒸日上”的粉蒸肉、有“金玉满堂”的八宝饭、有“百年好合”的百合圆子、有“雪兆丰年”的白扁豆,有“岁岁平安”的木耳、豆腐丝、猪下水、蛋丝、菜梗烩制的杂碎汤,外加一个“团团圆圆”的五香拼盘,荤搭素配,鲜香味美。
每一道菜寄喻着白族人家对生活的种种阐释,我一解读,就成了白族饮食文化绚烂篇章。
而8人围坐,半斤“包谷烧”已让我神思披拂,遐思沸腾。在白家汉子豪迈开怀畅饮、吆三喝六的行酒令和对对子的醇厚文化氛围中,男女老少同桌同欢同喜,心生了八仙赴宴的陶陶然……

在红山庙:看一页风景
红山庙,人间的一处香火场,在萝莳曲3.5公里弧形海湾的一头,这里有着千年不衰的白族民俗盛会一一红山庙会。
说起白族的本主庙,一炷心香,已在白子的我心头袅袅升起。
自来文化有根,本主崇拜是白族独有的宗教信仰。
本主,意为“本境福主”,是每个村落所供奉的至高无上的保护神,源于原始的多神崇拜、上天神佛崇拜、英雄崇拜、自然崇拜、祖先崇拜。
在大理有“五百本主”之说,村村寨寨都供奉有本主。
其实,在四季轮回的台面上,都源于人心枝头上欲念、向往、热望在繁茂生长。
铺排人心,岁月有恙,平安有期。
在这块山水间,崇拜有根有源,对象或是幻想中的神佛,或是南诏、大理国时的帝王将相,或是现实中的忠臣孝子、民族英雄,也有民族图腾崇拜。
从内心出发,我遇见了这里的不一样,深深植根于这块山水间久盛不衰的虔诚。
在数不清的白族本主节会中,红山本主会以在海上迎送本主而奇葩独具。
庙会时,这里大小木质渔船到此集结,渔家老老少少上岸赶庙会,祭本主,舞狮耍龙,诵经祭海,或虔诚面对本主酬神赛歌,通宵达旦,演出乡土戏剧,娱神的歌舞,尽情欢乐,妙境化城,一幅蔚为壮观的“千船归港”拜本主的画卷。
话说所供奉的本主为唐天宝年间曾经大败唐将鲜于仲通和李密的南诏军事将领王盛、王乐和王乐宽祖孙三代,被供奉为本主后号称“赤男灵昭威光景帝”。
也传说,大本主能够变成一条绿蛇,蛇头上有个“王”字,经常显灵庇护苍生,消灾免难,尤其护佑洱海船只航行平安。
农历正月初四本主诞辰日,天刚亮时,从双廊镇大建旁村就驶出两只大船来红山接本主。船载本主雕像先到萝莳曲的秋曲甸,先让本主“赏花”、“阅兵”,然后再驶向双廊北海滨。在龙灯、狮灯、霸王鞭舞队和唢呐锣鼓声中接本主上岸,坐上两部木轮拖车。仪仗十分庄严,前面的人举着“回避”、“肃静”的黄牌,相继有黄罗大伞、金瓜刀矛兵器和五色旌旗簇拥着本主的銮驾。在礼炮和地雷声中按祖后孙前的规矩,由大建旁、岛依旁两村拉接小本主在前开路,康海和天生营村拉接大本主在后浩浩荡荡进入双廊街。
本主所到之处,家家户户设香案、贡桌,敲锣打鼓,燃放鞭炮,跪拜迎接。
四月十四至十六日的本主庙会则在红山庙里举行,拜本主的风俗再次来袭,前来祭祀的木船数以百计,陆上来的车辆也挤得水泄不通,人如海潮涌流,热闹非凡。
一年两次的庙会,香火鼎盛,凡夫俗子托出心中的渴望,也是我熟识的,千篇一律求平安的铭文和幸福的祈祷。
看看,红山庙下,连洱海漫卷的浪花也要匍匐在它的脚下,低吟欢颂出万卷心经。
只是,这是世世代代白家先人的沧桑,道义担肩,甘苦与共换来的人间虔敬,后裔承恩,复制粘贴在一代代白家人心灵上需要景仰的一页风景……

在南诏行宫:发一个呆
南诏行宫,一座“唐朝的屋顶、吐蕃的墙和窗、白族民居的基础和外观”的帝王宫殿,集了南诏、土蕃建筑风格于一体,其雄伟壮观,不亚于当年。
8000平米的行宫奇伟,或拼接裱糊,或涂粉上漆,或修旧如旧,或订装成册,或泥塑石雕,将公元738—902年的南诏历史风云上墙的上墙,入橱的入橱,雕塑的雕塑,定格在传说当年南诏王的行宫里。
岛上,有沙壹母群雕、太湖石群落景区、南诏行宫、阿嵯耶观音像等景点,涵养着最为丰厚、纯朴的白族风土人情,汇集了大理四千年文化与五百余载王都的风彩。每一帧风景都有来处,是历史的画像,让你走近白族,让你读懂大理!
其实,历史是我们后人翻开时才被认知。
隋末唐初,在今云南大理的洱海周围及哀牢山、 无量山北部地区,分布有乌、白蛮众多部族和部落,649~902年间在中国西南地区的“乌蛮”联合“白蛮”建立的奴隶制的边疆民族政权。一般认为,乌蛮是今彝族的先民。其中有六个势力最大的乌蛮部落,史称“六诏”(“诏”之意即王),即蒙舍、蒙嶲、浪穹、邓赕、施浪及越析;或称“八诏”,则加石和、石桥二诏(《新唐书》作时傍、矣川罗识)。
是否,我可以托出心中疑问:一部南诏国史,就是灿烂的白族文化发展繁荣史?
至唐玄宗时,蒙舍诏逻盛之孙皮逻阁在唐的扶持下统一六诏,迁都太和城(今云南大理南太和村),779年又迁羊(阳)苴咩城(今云南大理)。738年,唐赐名皮逻阁为蒙归义,封云南王。皮逻阁及其子阁罗凤即以洱海地区为中心,发展其势力,向东消灭盘踞在今云南中部、东部和南部的爨氏,向西南囊括今澜沧江以西的寻传、朴子、望苴子等族地区。
是否,也可以这样说:一部南诏史,经历着历史的烟云,记住了岁月的沧桑,就是一座沟通了本地区及中南亚与中原经济、文化的联系的桥梁?
追踪履迹,南诏国统一六诏后, 向外扩张,到鼎盛时期,疆域面积是现在云南面积的27倍,何其辽阔,涵盖了云贵川、两广以及越南等东南亚国家。
只是,南诏晚期,由于频繁发动战争,赋役繁重,生产凋敝,各种矛盾激化。897年,南诏王隆舜只知畋猎饮酒,不理国事,为其臣杨登所杀。902年,权臣郑买嗣(郑回七世孙)利用民怨沸腾之机,杀死南诏王舜化真,夺取王位,另建政权,南诏亡。自649年细奴逻称王至此共二百五十四年,传十三主。
南诏行宫,仿佛是我不经意间跨屏走进的一段历史。
在洱海的怀抱中,唯布一份心情,在翻开间回眸,过去的,毕竟都已经过去……
在赏“十景”之秀美,观“一宫”之奇伟,拾“一岛”之怡趣中,只是有谁知道:在乐雪榭,我发了一个呆,因为历史的玄秘不止看到的,已经穿过洱海这片宽阔的水域,越过西岸巍巍的苍山之巅,和岁月、和烟云远去。
此时的我与彼时的我不同,因为不想离开这一片集合了山水的精华,一时分不清何为海何为天,像仙境一样,水之美入骨,天之蓝入髓,历史与风情漫漶的天与水之间了!
拾壹
在岛依旁村:听一卷酣梦
一路穿越双廊旧时光而来,我还是迷在了岛依旁村酣梦里。
天一块,水一块,自古岛依旁村无田无地, 60多户白族人家世世代代靠海而居,渔业托起这方人间不熄烟火。
在水一方,海拔1975米的岛依旁村隶属于云南省大理市双廊镇大建旁行政村,距离双廊镇1.5公里,年平均气温15℃,年降雨量高达1080毫米。
一年四季气候暖湿,烟雨造境,成就了一方适合于投放身心,洗浴心灵,疗暖情怀的滇西高原明珠,大理版的人间“小江南”。
在渔歌唱晚的位置,柔波款款,百折不回,一卷卷轻漾,仿佛誓要托起整个岛依旁村。
几条老船横陈水滨,留住了古渔村的神韵,暗合了我追求的陶潜之情。而几笔岸边的灯火光怪陆离,渲染着我恬淡儒雅的心情。
我知道:有了美丽的转身,以旅游业为主,岛依旁村人不再漂泊在海上。
水岸阳光、名堂、光年、依榕、绿海暖阳、水云天、怡露梵间……,这些都是酒店式客栈的名号,每一间客栈,古典简约的装修,文雅的装饰,古朴贵气的家居搭配,诗情画意,名至实归,让你找到了留下来、住下来,安顿身心的理由。
而在听海览月,感受大理时光的悠闲和惬意中,我一样心生出诗人海子的“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由衷感慨。
在一只水鸟柔婉的化境里,我找到了大梦安然之钥。
而打开的是一笔古老渔村厚重的记忆。岛依旁村背靠青山,面朝洱海,乡风淳朴依旧。或许,也是因了在这里可迎下关的风,赏上关的花,观苍山的雪,揽洱海的月,岛依旁人拥有着大理独此一份的“浪漫专属”,所以安然,所以梦场就非常辽阔。
再次回到渔歌唱晚的位置,身后的古渔村已经入睡。
我醒着,十五的月儿款款升上高天,我看见月光粼粼被海波托起,那么纯净和柔软,合着四围的鼾声柔柔地流淌进岛依旁村的深处……
拾贰
在莲花曲村:玩一票藕遇
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从大丽高速出口进入,就走进了大理慢生活的世界里。
莲花曲,山水的造化词,洱海之畔长3公里的半圆形海湾,双廊蛇山半岛至青巅山青鸡岭之间的美画廊。历史上,渔民在水边、低洼水塘,抑或水田,广种莲藕,夏季荷花盛开时,铺出一幅莲花胜境大观。
1村119户人家的莲花曲,海拔1975米,年平均气温15℃,年降水量1080毫米,隶属于双廊镇长育村,相距镇政府4.5公里。
五月的远足,是人间最好的季节,在热浪翻滚中滋长着飘飞的思绪,心在寻觅诗和远方。
徒步五月的莲花曲,即便时间只留下来10亩荷塘,依然美似天镜,荷花娉婷开放,为这方水土之美代言。
摇橹泛舟,或在碧水丹荷中穿行,或看鱼戏莲叶间,或赏蜻蜓款款飞,景中有景,动中有静,静中有景,在恣意的熏风阵阵中,已是荷香入骨。
此时只需自带随心,便入了“风、花、雪、月”之妙境。
在水岸,我听见了一波接一波的人间咏叹调,莲花曲人人均耕地只有0.22亩,与田田荷叶朝夕相伴,或渔,或士农工商,日子却有着“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与众不同。
其实,莲花曲是大理山水文字中一页清丽婉约的短章,苍山、洱海、渔村、荷田、渔网、小舟,以及蓝天、白云、青瓦白墙的小院,这些都是莲花曲村人与之相依的生活元素,遇见每一样都令人着迷。
可以这样说:这是荷香藕意濡养出来的莲花曲人精致的生活!
因荷而得藕,他们有着洱海一样心宽体胖的大雅入怀,可以过着平静、闲适、恬淡的日子。
莲花曲,曲湾、曲水,可以敛心敛念,可以凫欢随波。
而心化碧讴,这样的山水,谁不想让自己的身心出走一次?因为那些治愈身心的秘密就藏在朵朵莲蓬里。
守住雅然,岁月高古,我读到了莲花曲人的生活宁馨如昔。
穿风过雨,时光依样,在下一个季节,她採莲,你採莲,我也採莲……
天南地北诗社为世界各地的文化人提供一个交流学习的平台,举办征文大赛,同题诗作,诗歌评论、小说连载、随笔、纪实、书画,不拘一格,自由发挥,打造成一个百花齐放的正能量文学园地,并通过中华文艺群、中华诗艺社美洲分社群、全球华语微信诗人联合会群、中国海峡文化休闲中心群、亚洲有声诗刊群、巴黎中华文学总群、国际联合报社群、凤凰第二支社群等近二百多个微信群传播到五湖四海。。。。。。
天南地北诗社
社长:智者见智
常务副社长:采菊东篱下 荷塘清风
副社长: 柳林 冯金斌
理事长:王福杰
副理事长:潘文韬 田宇
秘书长:风雨萧萧
副秘书长:开月十月 朱守平
执行主编:文子 源自大地
主任编辑: 独上西楼 舟上客 老槐树 驿外漫步 南京老树 陆小青 飞哥 李德兰 歌声 杨杰峰 鲁宏 一湖秋月 熊哲林 生命方舟 慈云含笑 北海渔翁 股龙 春哥 原上草
《天南地北诗社》投稿须知
1.稿件内容体现正能量,积极向上文笔优美。
2.诗、词、散文、小说、散文诗、文学评论等等文体均可。
3.来稿请附作者简介、通讯地址、联系电话及个人照片,以正文加附件形式。
4.作品必须原创首发。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本着文责自负的原则,本平台不承担由于作者的稿件引起的法律纠纷。
编辑部投稿邮箱:13806499800(微信)
谢谢大家关注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