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彩票APP大全

卢氏文苑 | 张玉振:书香缕缕文脉长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书香缕缕文脉长

文/张玉振

我们张氏家族聚居在豫西边陲的卢氏县朱阳关镇漂池村。虽然不是名门望族,但据宗谱记载,自明末清初从山西洪洞迁居河南卢氏三百多年以来,世代恪守国人崇尚千年的“耕读传家”的治家之道,在勤耕苦耘的同时,坚持“崇文慕学”的家风,以求族中子弟立稼穑,丰五谷以立性命,知诗书,达礼仪以立高德。规定凡男丁,务须粗通文墨,天资聪颖者,家长应尽力支持其不断深造,完成学业,困难家庭子女,无力就学者,由族人集资,供其读书。于是祖辈目不识丁者极少,甚至许多家庭妇女由于长期耳濡目染,也能背上几句《三字经》《百家姓》《增广贤文》。做母亲的会经常用《三字经》中“养不教,父之过”、“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之类的语句教育子女勤学上进。即使是偶尔邻里发生口角,有的妇女还会用“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善恶到头终有报,举头三尺有神明”等格言对付对方,令围观者忍俊不禁。

正是在良好家风的熏染下,尊长孝亲、发愤自雄、恪守德操、宽厚谦让、勤劳节俭、安分守己、清白名世、恤寡怜贫的美德得以世代传承。遍察宗谱,三百余年中从未有作奸犯科、坑蒙偷骗之徒。虽然没出过声名显赫的达官,但通文墨、知诗书、名播乡里者,世代倍出。清朝同治、光绪年间,曾出过秀才、文童、总九、协统六人,族中以舌耕为业者遍及朱阳关、五里川、瓦窑沟等附近乡村,于是在地处偏僻的卢氏县西南山区,有了“张家出先生”一说。

我的堂祖父长赓公,是清朝文童,学识渊博、端方正直,一生舌耕,遍栽桃李。排行老九,人称“张九先生”,与五里川曹植甫先生是同时代人,曾共同在朱阳关小学教书,又是挚友,因五里川在漂池的北边,被乡人并称“南张北曹”,一时誉满南山。长赓公的两个儿子,老大宏基公教书二十余载,担任校务长多年,乡人称其“父子两鸿儒”。更加巧合的是,老二宏业公曾和著名翻译家、散文家,一代宗师曹靖华先生结伴同行到陕州应试,往返十余天,一路同吃住,相互切磋,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感情甚笃。堂叔考取了陕州农林学校,靖华公考取了开封省立第二中学。此后天各一方,再未谋面。对曹老那勤勉、持重、良善的性格和志存高远、锲而不舍的精神,多年后宏业叔每每提起这段经历总是称羡不已。

家父生于一九二二年。当时家境虽不算太好,但遵奉祖上“耕读传家”的训规,爷爷还是把七岁的父亲送到了当地名儒,也是我堂伯张宏基先生办的私塾里读书。由于父亲的勤奋,加上先生管教严格,教学有方,八年时间顺利读完了《三字经》《百家姓》《论语》《孟子》《中庸》《大学》等必修课程。学过的内容大部分能背诵下来,并写得一手好字。当时教材印刷不太普及,新生入学读的都是先生手抄的课本,父亲每年都要帮先生抄书。后来我见过父亲在绵纸上抄写的教材。那中规中矩的小楷和整齐一律、多样统一的章法布局,如果不仔细分辨,简直和印刷的版本毫无二致。

八年的儒学教育,成就了父亲温良谦让,与人为善的性格和与世不争,顺其自然的人生观念。身处乱世,兵燹匪患,战乱频仍的社会经历,决定了他远离官场,不求闻达,随遇而安的处世态度。1947年,卢氏县解放。1948年春,父亲被选派参加县里土改工作队土地普查组。负责从卢氏与西峡交界的朱阳关五道河至兰草铁索关,整个西南山的土地丈量登记。历时十一个月,结束后,父亲把账册交给组织,执意回乡务农。组织上谈话说你是业务骨干,有文化,有能力,工作认真负责,土改运动即将开始,正是用人之际,回去看看可以,辞职绝不可以。父亲说古人云:“做官好,种田好,说好便好。我看自己适合种田,还是回家种田吧。”后来工作组长訾恒坚同志多次到我家请父亲归队,都被婉言谢绝。

父亲一生务农,可从未间断过读书。以至九十三岁高龄,也不曾一日废书。从我记事起,几乎每天晚上他都要拿书念给母亲和我们姐弟听。我还没上学的时候,《三侠五义》《水浒传》《西游记》里的人物故事都已耳熟能详了。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在父亲的指点下我通读了《三国演义》,从小和书结下了不解之缘。那时候没有家庭作业,每天晚上都舍不得丢下爱看的书籍早点睡觉。母亲为了节省灯油,总要唠叨几句。一天,父亲从楼上的墙洞里取出了一把火香,说是爷爷以前吃斋敬神时自制的香,香条跟现在的饮料吸管差不多粗细,让我晚上用它来照明看书。我听说过囊萤映雪、凿壁偷光,还真不知道这点香夜读是何效果。父亲见我有些疑惑,说你试试就知道了。终于等到天黑,我点燃火香对着书本一照,果然字迹清晰可辨,读起来毫不费力。那时四大名著版本都是繁体竖行,用火香照明夜读很是方便。长大后才悟出这是父亲早已验证过的读书“秘方”啊!

父亲从不在读书学习上要求我们姐弟做什么或不做什么,但我们家过年贴的对联大多是“富不读书纵有银钱身何贵,贫而好学虽无功名品自高”、“白首壮心驯大海,青春浩气走千山”、“德为至宝一生用不尽,心作良田百世耕有余”等有关学习、励志、道德修养的内容。我们都能从中看出父亲对子女的殷切期盼,因此在学业和做人方面都倍加努力,从来不敢有些许懈怠。姐姐读初中时,正值饥荒年代,但她仍以顽强毅力,完成了学业。并且是我们村第一个女初中毕业生,也是卢氏二中唯一一个六三届女生毕业生。我高中毕业后在本村中学教书,因工作需要也是自己强烈的求知欲使然,报考了河南大学中文函授班,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本科文凭。三弟毕业于郑州铁路技术学院,后来在郑州铁路局石油化学气公司担任领导职务直至退休。

去年我们张氏家族三续宗谱时,经过认真统计核查,全族四百余人口,男丁上至八九十岁老翁,下至小学适龄儿童,无一文盲。其中,初中在校和已经毕业的占30%,高中文化占20%,大专以上占25%。现今太平盛世,国泰民安,给国人提供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求知天地。我们家族的书香文脉更得到了空前的延续和发展。有不少家庭为了让孩子上最好的学校,到县城买房租房,把教育子女视为头等大事。

我家一个儿子两个女儿。儿子和大女儿都是大专学历,儿媳本科学历,小女儿本科学历,学士学位,两个女婿皆为本科学历。他们或经商或从政,对各自的业务都能做到游刃有余,为人处事口碑良好。在我们家,父子如兄弟,翁婿如挚友,既是父子翁婿,又是文友、诗友、书友。在一起的时候,古今中外、诗词歌赋、时政科技无所不谈。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每逢假期相聚,他们最喜欢的不是手机和网络,而是一起讨论交流学习问题。他们或各抒己见、或各展才艺、或一起朗诵、或握管临书,在知识的海洋里其乐融融,让我这皓首苍颜之人,甚感欣慰,人生如此,夫复何求!

愿我张氏之缕缕书香、绵绵文脉,兰熏桂馥、世代馨香!

注: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作者

简介

张玉振,男,汉族。1951年4月生。河南省卢氏县朱阳关镇人。河南大学中文函授本科毕业。曾任卢氏县朱阳关镇漂池中学,朱阳关中学教师。县第十一届人大代表等职。2011年于县供销社退休。爱好国学和书法。书法作品和文学作品,曾在县书法展览和县征文大赛中获奖。

往期回顾

愿天堂里也有“父亲节”

卢氏文友群主办

首席顾问

车迎新

文化顾问

牛爱民 任耀榜李宏文张银成 周天鹤 董建中寇一洵(按姓氏笔画排序)
文苑编辑部文苑总编:知一和文苑主编:卢一辉执行主编:张淑清责任编辑:张一瑞 张欣燕一一一一:李一璇

一一一一

本期编辑:张淑清

投稿信箱:一一一一一一一LSWY1818@163.com
广告外联部微信联系:白雪baixue7818微信联系:邹楠zounan159
▊声明感谢关注《卢氏文苑》。网站与公众平台转载《卢氏文苑》所刊发的文章,须征得《卢氏文苑》授权,并请注明出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任何组织、平台和个人,不得侵犯本平台应有权益,否则,一经发现,本平台将授权常年法律顾问予以追究侵权者的法律责任。
▊法律援助单位:河南共同律师事务所
▊法律顾问:宋海峰律师

发现更多精彩

关注公众号

欢迎关注卢氏文苑,点击“留言”,留下你的精彩评论!点击“在看”推介给更多的微信好友!投稿作者请提供简介及照片,切忌一稿多投!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