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彩票APP大全

我现在小时候是怎样过年的(你是怎样过新年的)

网友提问:

小时候的你是如何过新年的?现在的你又如何过新年?

优质回答:

一、盼着放假

小时候的假期几乎是没有作业的,也不用上辅导班,放假后可以尽情地玩了。女孩子嘛,在一起比赛踢毽子、砸沙包、驱瓦、 跳皮筋、过家家装公主

二、蒸馍

过了二十三小年,妈妈就开始绰菜、铩水,做菜馅子包菜馍馍,或者做豆沙馅馍馍。

蒸馍时,一般我要烧锅,妈妈包包子、拾馍馍。

三、过油

过油一般在腊月28或者29。27上午是我们乡里的年会,买来过年的各种食材,下午把该炸的准备好。比如:丸子馅、藕夹、蕉叶子、糖浆丝、把该炸的鱼也用盐和材料面麻上。

说明一下,烧锅的棉花柴、玉米秸也要提前准备好。

一般按蕉叶、丸子、藕夹子、鱼的顺序炸。在过油的过程中,你可以放开吃,但是过好油后,妈妈把过好的丸子等,盛在一个白蜡条子编的篮子里,用钩子挂在堂屋的梁上。

四、做饺子馅、包饺子

做饺子馅是除夕上午。

下午就开始包饺子。一般也在包子里包上几枚硬币,第二天看谁能幸运吃着钱。

五、年夜饭

饺子包好,就准备年夜饭。

年夜饭一般吃的时间较长。

一家人坐在一起,听父亲说话。具体说什么忘了。但我们家只要有父亲在,都以他为核心展开话题。

六、看春晚

说实在的,前几年春晚还是看的比较认真的。一般都坚持看到12点之后。十二点时,弟弟和父亲去院子放一挂鞭,弟弟再放几个二脚登。

七、初一早晨吃饺子

初一早晨,一般起的早。其实,每年都说守岁,但守到凌晨两三点钟就困的不行了,胡乱睡一会儿,爸爸就喊起来放鞭炮。老家里有“年下起的早、一年起的早”的说法,每家每户都起得早。

开门先放几个鞭炮。一般弟弟放炮,我还是去烧锅。等水烧开了,妈妈下水饺的同时,再放一挂鞭。

水饺煮好,先盛出来几碗:一是敬灶王爷的,灶王爷开锅就吃;二放在天井院子里石桌上敬老天爷的;三是放在堂屋里敬祖宗的;四再留出来一碗放着,叫年年有余。

然后才是我们自家吃的。第一碗给奶奶,第二碗爸爸的,然后是妈妈我和弟弟的。

八、拜年

一般早晨吃过饺子,天才蒙蒙亮,就开始拜年了。爸爸和男爷们一伙,结伴去各家长辈前问好。我们村里人少,一会儿转完后,还要去东西两个同姓庄上去拜年。一般得一大晌,到吃中午饭时才回来。

女孩子可以不拜年的。但我们也跟脚,扯着妈妈,跟妈妈去拜年。到了人家里,上了岁数的奶奶们会抓给瓜子、花生吃,还有蕉叶子等自家做的年下吃的吃食。只要喜欢吃,可以尽兴吃。

吃过午饭,下午一般地男爷们找地方打牌,妈妈和婶婶们聊天。我或者跟着妈妈,或者找小伙伴踢毽子、砸沙包、跳皮筋…

初一吃过晚饭,奶奶和妈妈就说,年跑远了……

其他网友回答

题主这个问题提出了很多人对年的诠释。尤其七十年代左右的人,对新年有一些更多的感慨。年是一种盼望,是一种期待,更是一种对时光逝去的浅浅无奈。

儿时的年,虽说日子都过得紧巴巴的,家家都不富裕,可是那种期盼,是现代的孩子无法想象的。几块钱,十几块钱,富裕点的几十最多上百,那就是忒轰轰烈烈了。女孩子一根红头绳,鬓角一朵塑料花,那就美得不知如何是好。男孩子,最期盼的什么新衣服,新鞋倒无所谓,反正大家都一样,不过要是哪怕有一件新衣服那也嘚瑟的没完没了。但是这都其次,最主要的求爷爷告奶奶的是鞭炮,二踢脚。买一挂小鞭炮,几十个双响,能高兴的一天不用吃饭。东藏西掖不知放哪好,生怕哥哥们给翻出来。还有一件值得庆贺一下的就是,饺子啊!这是在当时要比现在鲍鱼,龙虾,还要更美味吧!饺子里放几个一分钱钢镚,谁要吃出来。家里人都会说,有福啊!了不得。

那时候穷啊!可是年老年少的都喜气洋洋的,走几十里路也要去给亲戚朋友,长辈们,去拜年,为了什么?一是风俗习惯,二是在孩子的心里有个小九九。那就是能多装一些瓜子,糖块。现在的孩子你别说走啊,你就抬着他也不愿意动。那时候真实穷并快乐着!

现在的年,感觉真是淡了,主要人们生活水平真的提高了,那时候的梦寐以求的饺子,成了家常便饭了。不敢想象的龙虾,鲍鱼,也随时可餐。但是,生活好了,人情淡了,住在对门不知道姓者名谁,出门碰见了点个头,打声招呼已然不错了,过年至多相互问个好。该忙啥就忙啥去,人们对年也不那么疯狂的追捧了。

究其原因呢,就是确实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发展的速度飞快。人们的工作,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物质的需要也越来越高,攀比性越来越强。贫富差距拉大,亲情友情因为差距问题,也就无法相提并论。导致现在对年来说,它不是一个快乐的节日,相反倒成了一种负担。该不该拜年,拜年要准备多少红包,准备多少礼物。都是一件头疼的事。人情的淡薄,名利的追逐,使现在的年越来越变味了。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祥和的气氛。所以,我还是怀旧过去的新年。真的什么也没有,但真的热闹非凡。人与人之间真的是相亲相爱!

其他网友回答

答:现今过年无非就是提钱订个星级宾馆,除夕夜一家银在一起边吃边喝不边看。为神马不看了呢?如今滴春碗~哈哈 ,不说您也明白,碗里木有硬菜!

当然,也有一家人一起欧粥游、非粥游的,反正现在生活好了,压力大了,所以都喜欢喝粥的缘故吧?即使有不喜欢喝粥的,也都忘不了“吃”____春节期间一家人去了“咪西咪西”的国家,即使被外国人“八格牙路”的骂着。

因此,问答的这道题,关键的是上半部分的问答:小石猴是如何过年滴?

“小石猴,妈妈对我讲,过年要回故乡,故乡出生,城里成长……”。因此青年和中年时期的我们,基本都是从城市往故乡的小山村赶,为的是陪父母过个年。

幼小的时候过年,那可是我们儿童的天下,父母因忙于春节前的食物的筹备工作,推煎饼、磨豆腐、炸咸鱼、炸馓子、杀年猪……所以一般是木有时间管我们的,因此,春节前夕是我们最疯的时候,可以到生产队的牛圈里去骑水牛,或看杀年猪,让“胡屠户”把杀死的猪的“尿泡”取下来,把液体放掉,找一根苇管把尿泡吹起来,用线扎紧,就是一个大大的气球。举着气球满地里疯跑。

有时也到结冰的河沟里去滑冰,在冰层薄的地方,也曾经掉到冰窟窿里,裤子全湿了,不敢回家,跑到牛圈里,像“陆虞候”一样,点燃一堆草料,把棉裤的外表面烤干了,才敢回家,而棉裤因为是亲娘缝制的,里面棉花太厚,所以短时间内烤不干的,通常靠自己的体温捂干。若要把棉裤里面也烤干,是需要很长时间的,半天不回家吃饭打卡,肯定要被父母责问的,所以只烤干棉裤外面就可以了。

遇到下雪天,滑雪、打雪仗,最有意思的是整雪人??。有时也会像闰土一样,扫开一片雪地,用竹筛扣麻雀。

但通常最有意思的是放鞭炮了。把一挂爆竹拆散了,一个一个的放,拿一个“雷子鞭”用火柴点燃后,用自己的棉帽扣上去,“轰”的一声,棉帽就上天了……棉帽下落的时候用双手接住。

放鞭炮这么好的事情,自然还是离不开牛圈,60后和70后的,有木有把爆竹插到牛粪里的?想想“轰”的一声后,是什么情景吧?

村小学的公厕去的孩子最多,把爆竹插到黄黄的粪坑里,想想爆炸后是多么的酸爽吧……厕所的天花板上和墙壁上密密麻麻挂满了……。往往是寒假过后开学的时候,才知道后果的严重。

除夕的这天,要用扁担挑着贡菜去村西陵的坟前祭祖的。

除夕的这天要贴春联的。

除夕夜,农村通常要求熬夜守岁,但我们熬不多长时间就睡着了,天还黑漆漆的,就被大人小声叫起来了,母亲把新衣服拿给我们穿上,放一大挂鞭炮,在摆满贡品的香案前磕头后,就可以吃饺子了。吃完饺子后,跟随大人挨家挨户的磕头拜年。一圈下来,衣兜里装满了花生瓜子和糖果。到爷爷家或姥姥家磕头拜年,还能得到“压岁钱”,很大的一张纸币贰元的车工,有时是错版的“长江大桥”貮角人民币。

初一到十五,十五滴月儿圆,初一过后,农村到处是踩高跷、耍龙灯、跑汉船、扭起秧歌一溜烟。平地上也搭起了高高的戏台,《白蛇传》、《拾玉簪》、《十五贯》,我们小孩子虽听不懂,但还是被花花绿绿的戏曲服装和武生的功夫所吸引。

元宵节前夕,通常我们要去河边去捡柳树的枯枝,点燃做成木炭,然后用石块把木炭砸碎,用“火纸”把木炭卷起来,然后用细铁丝捆扎在竹竿上,到了元宵节的晚上,点燃起来,舞动起来,就是自制的火树银花。我们全村的小孩子都会自制烟花!

第二天早晨,才发现外衣烧了好多的小洞洞。

再往后,再往后就开学了,学校的王老师瞪着眼睛恶狠狠地问:厕所,谁放的爆竹?举报,彻查!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