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彩票APP大全

诸葛亮北伐战略错误(诸葛亮北伐以攻为守)

网友提问:

蜀地易守难攻,诸葛亮若不执意北伐,战局是否会重新改写?

优质回答:

平定南中之后,诸葛亮需要作出抉择:后刘备时代的蜀汉,应该何去何从呢?

刘备东征刚结束,魏吴就开始大战。在诸葛亮北伐前,魏吴几乎年年都有战争。所以,蜀汉一直没有外敌的威胁。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蜀汉想关起门来过小日子,或者说坐山观虎斗,似乎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是诸葛亮并不认为蜀汉能够偏安,于是,《隆中对》横空出世。

很多人有疑问,《隆中对》不是早在刘备和诸葛亮见面时就出世了吗?实际上,《隆中对》只是一篇官样文章,它存在的价值只是为给蜀吴结盟寻找理由。为什么要为蜀吴结盟寻找理由?因为诸葛亮准备北伐了。

从蜀汉北伐前的历史去看,《隆中对》的价值体现在什么地方呢?什么东联孙权、北拒曹操。孙权是你想联合,就能联合的?关羽和刘备是怎么死的?《隆中对》是密室谈话。如果《隆中对》在刘备与诸葛亮初次见面时就流传出去,那刘表和刘璋又会怎么看待刘备呢?因为《隆中对》很直白地说:我们的目标就是拿下荆州和益州。

刘备和诸葛亮初次见面的时候,或许已经规划过《隆中对》的相关内容,但是《隆中对》冠冕堂皇地问世,一定是在诸葛亮北伐之前。

《隆中对》要表达的意思非常简单,那就是:东联孙权、北拒曹操。这是刘备生前就非常认同的战略,所以蜀汉现在还应该坚定不移地执行这个战略。可事实是:关羽被孙权杀死,刘备也因为与孙权火并而死。什么叫刘备生前就非常认同这个战略,这不是扯淡吗?

这不能责怪诸葛亮,如果不泡制《隆中对》这种官样文章,诸葛亮的北伐从理论上就无法成立。

如果没有《隆中对》,蜀汉的政治正确就是伐吴。因为刘备生前就一心要消灭孙权,而且刘备最终也因此而死。如果没有《隆中对》,诸葛亮也只能率军继续伐吴。可是有了《隆中对》,蜀汉就能够从刘备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制定战略计划。而对于蜀汉而言,北伐显然比伐吴要好得多,是蜀汉当时的最优选择。

从诸葛亮北伐的情形来看,他根本就没打算北复中原,而是为了维持三足鼎立的格局。

以前的曹魏是双拳齐出打东吴,而在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结束以后,曹魏开始一只手打东吴,另一只手应付蜀汉。这样一来,孙权的压力减轻不少,很快就称帝了。三足鼎立的格局才算正式稳定。

诸葛亮为什么要这样做呢?因为曹魏太强大。

当曹魏双拳齐出打东吴的时候,孙权只是捉襟见肘地勉强应付。如果蜀汉不承担一部分来自曹魏的压力,东吴随时有可能因为意外而被曹魏灭掉。按照当时的天下格局来看,如果曹魏灭掉东吴,蜀汉还有偏安的可能吗?

从东吴的角度来看,诸葛亮南征意味着东吴的西线暂时安全。等诸葛亮平定南中以后,东吴就需要考虑蜀汉接下来的行动了。如果蜀汉迟迟不表态,东吴肯定要分散部分精力用于防备蜀汉。届时,面对曹魏的双拳齐出,东吴岂不是更危险了吗?

所以诸葛亮立刻表态:我们绝不会趁火打劫东吴,而是要联合东吴攻抗曹魏。可这种许诺毫无作用,必须用实际行动来证明。

诸葛亮不但祭出《隆中对》,说出联吴抗曹的话,还亲自率军北伐。曹魏的部分军事力量开始西移,至此,孙权总算放下心来。因为,此时的诸葛亮就算想要出尔反尔偷袭孙权,也没有什么机会了。

由此我们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诸葛亮的北伐是为了减轻东吴的压力,这也是我说,诸葛亮从来都没想过北复中原的原因。

诸葛亮的北伐是为政治服务的。也许在第一次北伐的时候,诸葛亮对于北复中原还有些想法。但是第一次北伐结束之后,诸葛亮就再也没想过这种事了。因为除了第一次北伐,其余时间的诸葛亮都是在玩大型军事演习。

比如说诸葛亮第二次北伐,魏明帝曹叡让张郃率军救援。张郃说:等我率军赶到的时候,诸葛亮肯定早就撤军了。因为就他那点后勤能力,又不敢大肆进攻,担什么心呢?结果正如张郃所料,等张郃率军感到的时候,诸葛亮已经撤军了。

大家再看看魏吴战场的表现:陆逊在东线大败曹休,曹休因此气闷而亡。真是: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在我看来,诸葛亮之后的几次北伐和刘备东征时的做法如出一辙:双手牢牢地扒住自家门框,然后轻轻地抬起一条腿,试探性地朝前踢。一旦有个风吹草动,立刻转身钻进家门。

面对诸葛亮这种玩法,曹魏不敢掉以轻心,却也不太害怕受到夹攻了。因为想要应付诸葛亮,只要稳住不上当,慢慢地耗,诸葛亮自然就会无功而返。

后世很多人吹嘘诸葛亮,说他一生都在努力匡扶汉室,这就叫扯淡!匡扶汉室应该是大举进攻才对,可除了第一次北伐以外,诸葛亮何时大举进攻过?蹲在两国边境交界处屯兵,对面一来立刻撤退,这是哪门子的进攻玩法?人类历史上有过这种进攻手段吗?说起来,都怪曹魏当缩头乌龟,所以诸葛亮才没能北伐成功。你是不是在逗我?曹魏防守还有错啊?你要真想匡扶汉室,你去进攻啊!然而诸葛亮从来都不敢深入魏境。

诸葛亮的北伐明明是为了三国保持均势,为了减轻吴国的压力,为什么会有很多人吹嘘他的这种做法呢?

最重要的原因当然是诸葛亮本人的光环太多,其次还在于吴国的力捧。因为诸葛亮北伐完全符合孙权的利益,所以当孙权看到蜀国没事就去挑衅曹魏,曹魏烦不胜烦却也不敢不管。在这种背景下,孙权自然要对着蜀汉高喊“666”了。而有了盟国的支持,诸葛亮在国内就比较好交差。否则诸葛亮连年北伐居然只是为了替东吴分忧,蜀汉还不炸锅?

在曹魏这边,就算他们明知诸葛亮的北伐只是为孙权起到牵制作用,但他们也不敢不防。当曹魏派兵布防的时候,诸葛亮当然只能在外围嚷嚷半天然后撤军。可如果曹魏不派兵布防,诸葛亮敢不敢大开大合地进入西北呢?谁都说不准。

其实我特别佩服诸葛亮,他绝对是个军事天才。因为他这种玩法,玩得不好就容易引火烧身,也很难全身而退。但诸葛亮就是可以每次都全身而退。

再看看诸葛亮的幕僚和部将都是什么水平?马谡自作聪明不听安排,魏延更是叫嚣用五千兵马就能拿下长安。这只能说明:马谡和魏延根本就没有大局观,只是激进派而已。

马谡敢不听安排,是因为他瞧不上诸葛亮的保守,却不明白这种保守才能保住蜀汉的军队;魏延嚣张,是因为他根本不懂诸葛亮为什么要北伐。如果真把长安打下来了,曹魏大军围攻蜀汉,届时怎么全身而退呢?真以为蜀汉那副小身板能和曹魏过招?不自量力!诸葛亮为什么下定决心杀马谡?不是因为马谡有多大的战术失误,而是因为马谡在战略上公然与诸葛亮唱对台戏。这种事情如果不严厉打击,以后的北伐还怎么玩?

诸葛亮北伐的目标,就是在战略上让曹魏陷入东西受制的格局中而无法自拔。所以诸葛亮的所有军事行动,都必须以全身而退为底线。如果有人想在北伐时冒险追求军事胜利,就相当于破坏了诸葛亮的战略部署。

有一句话我说过很多次:人们崇拜诸葛亮,却没有崇拜到点子上。诸葛亮最让人崇拜的,就是他那种脚踏实地的务实精神。

诸葛亮为什么是军事天才?首先,诸葛亮每次都能全身而退;其次,曹魏每次率军追击诸葛亮,都以惨败而告终。第二次北伐,王双追击诸葛亮,被诸葛亮打死了;第四次北伐,张郃追击诸葛亮,也被诸葛亮打死了;诸葛亮死于前线的时候,司马懿都不敢率军追击。

诸葛亮就是老老实实做事,不去做什么千秋大梦,所以诸葛亮总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把事情做到最好,这样的人才叫了不起。

其他网友回答

蜀国在三国中国力最小,经济最弱,军事实力不强,蜀国北起汉中南到南中东到荆州,隆中对亮以荆州和益州同时出兵,出击陕西关中,河南但是孙刘矛盾荆州被孙权夺取,使得隆中对破产,孔明仍以一州之力北伐,以报先帝知遇之恩,说实话实在不是明智之举,亮本应发展经济整顿军事,积蓄力量,可是备一死,亮就急了,国力不充足的前提下北伐,一是土为知已者死的报恩心情二是打压以李严为首的本土孤三是拉拢荆州派把三派凝聚起来,只有北伐,但由干国力有限,战线太长,运输不济,战术又不当,白努力多年,最后亮病死五丈原,,亮如果认请现实,休养生息,待国力强盛,审时而动,方可战

其他网友回答

不会,因为当时的时代背景如果刘备想逐鹿中原,只有出祁山,不然只靠坚守,迟早会被曹魏吃掉,曹魏占据的地盘是最大的,地势是最好的,如果一味的坚守,待曹魏一直稳步发展,迟早会被攻破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