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彩票APP大全

杜聿明简历 杜聿明传简历

在解放战争的辽沈战役中,我东野百万大军以绝对优势击败了卫立煌的东北剿总,取得了空前的胜利。此战除少部分从营口等地逃窜外,自东北副剿总以下47万国军精锐被我军歼灭。而之所以我军能如此快速化解东北国军,除了以林总为首的东野上下一心,骁勇善战之外,还有壹个重要的因素,那就是国军自己指挥系统混乱。

东北剿总卫立煌虽是抗日名将,但他压根指挥不动在东北的50多万国军。

很多人会问,卫立煌不行,那么何不派杜聿明来指挥呢,要了解在双方在东北作战初期,杜聿明可曾数次击败过林总,甚至一度将我军压缩到了松花江一线狭小的根据地。

那假设老蒋让杜聿明来指挥辽沈战役,国军能有获胜也许不?答案肯定的……来十个杜聿明也不行。

为何这么说?

救火队长杜聿明

记得淮海战役结束后,粟裕大将对杜聿明的评测是;

善于打机械化作战,但只会集中优势兵力作战,打仗循规蹈矩,可以打胜仗但打不了苦战

粟裕的评测可以为:杜聿明打不了逆风仗

而恰恰是1948年的国军在战力对比上已经远远落后我军,注意!是远远落后。

所以当时辽沈战役对杜聿明来说就是个逆风战。

那问题来了……当时我军有多强,双方差距有多大呢?

兵强马壮的东野部队

先说军队对比上。

1948年,放眼全国战场,我军和国军的力量的对比已发生根本性变化,老蒋的部队已经从开战初期的SLG进攻转为SLG防守,这一点在东北战场上尤为明显。

在东北我军建立了强大的野战军,到了辽沈战役前期我军已经拥有野战部队75万人,包括:

12个步兵纵队(下辖36个师),18个独立师(含3个骑兵师),2个野司直辖纵队(炮纵与铁道兵纵队)。

如果再算上二级军分区的30多万二线部队的话,我军在东北有100万军队,这也难怪主席在谈到东野的时候总说林总今年富得流油。

主席评测东野与林总

而和之相反的是国军部队则是卫立煌的剿总指挥部,下辖4个兵团(郑洞国、廖耀湘、周福成与卢浚泉)14个军44个师共,如果算上地方的保安部队与后勤人员,总兵力为55万人,双方兵力对比为2:1,我军占据上风。

人数占优也就罢了,在质量上我军也处于综合优势,国军的这55万军队里面,很多都是新抓来的壮丁,新兵多战斗力大减,早年在杜聿明时期的远征军老兵组成的精锐部队在2年多的战斗中早就损失殆尽,新1、6军多次被重创,71军都补充了好几轮,今年的国军士气低迷。反观我军在战斗中不断整合与加强,林总又是练兵的一把好手,部队战力得到显著的提高。

1947年的国军伤兵

再说我军与国军的资源差距

当时我军已经控制的面积达东北全境97%,人口达东北总人口86%,还拥有1万多公里铁路,占据东北全境95%,别看国军有50多万,可也只能猫在长春、沈阳、锦州与营口几个地方,相互间不能支援,只要敢出城作战就面临着被围歼的下场。

所以很多时候国军不得不靠铁路与空中补向艰难守城

当时这几个城市窘迫到啥子程度?

陈诚在向老蒋的电报中提过:

查东北现有军队人数(包含各军事机关人员)约五十万人(锦州及迤南地区部队不在内),日需食粮约四百吨(需C-46机约一百三十余架次),大部均赖内地运补。

也就是说当时如果不尽快撤退,别说我军进攻,就算是围也能把国军困崩溃。

不仅粮食补向不上,国军的弹药补向也很有限,卫立煌接任陈诚指挥后,第一件事就是与老蒋诉苦:

以目前控制地区狭小,就地筹依东北现有部队数量计算,每次会战约需各种弹药近四千吨(需C-46机一千二百余架次),但复查全国运输机,目前仅七十架左右堪用。

1200架运输机啥子概念?也就二战辉煌美军才有这个财力。

东北剿总司令卫立煌

所以这就是不难想象,为何廖耀湘占领我彰武火车站,缴获了几火车皮高粱米之后嘴巴都笑到露出后槽牙,然后抓紧送回沈阳高价卖出狠狠赚了一笔差价。

穷怕的廖耀湘还以为他切断了我军的补向站,却不了解林总压根没把彰武的粮食放在眼里(我军向锦州前线的补向站很多)。

所以当时东北的环境是我军已经处于综合且几乎是压倒性的优势,擅长打顺风仗的杜聿明来了也是白搭。

其实林总与杜聿明在东北对手戏,也是我军与国军此消彼长的过程。

解放战争前期,国民党调兵的速度上最快一点,重兵集结后,杜聿明便下令主力部队抢先占领东北的一些SLG要地。

在这个时期在的东北杜聿明有啥子牌?

五大主力之二的新1与6军,全美械的第13、71军,半美械的52、60、93军,在华北还有全美械92与94军在待命。而且这些兵都是在正面战场大胜日军的远征军老兵与姿势青年组成,随便拎出壹个都能顶上我军数个纵队。

所以手上拿着王炸的杜聿明一最初确实让林总吃尽了苦头,典型的例子就是我军壹个纵队拿不下新六军的壹个团,为此狂妄的廖耀湘还说只要壹个新六军就能击败林总。

9兵团司令廖耀湘

但我军的最牛之处就在于善于在战斗中经验,善于在战争中学习。

林总在故事过四平保卫战的失利后最初对部队进行整编,建立强大的野战军,在后方大搞生产建设,完善兵工厂,果然差点半年我军就完全恢复回来,在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作战中我军已经可以在局部地区和杜聿明打对攻了。

当时,东野第一纵队司令员李天佑写道:

“东北我军历时三个多月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作战,使敌人失掉SLG主动,实行所谓‘机动防御、内线作战’。我军则由SLG防御最初逐渐转为SLG反攻。”

刚进入东北强大的美械国军

而从坐上风格上看,比较于作战稳健的林总,杜聿明指挥大开大合,他的这种打法是基于国军兵力与装备优势碾压的基础上,一旦失去这两个优势,杜聿明的打法不仅行不通,反而会因为冒进有被我军剿灭的风险,在1946年我军仅仅是在南满与杜聿明作战,因此杜聿明的兵力较为集中,所以可以发挥其机动的优势。

可到了1947年以后随着国军地盘的增加,他的机动兵力越来越不够用(毕竟国军的精锐也是有限),战线越拉越长。接下来整整一年的时间里林总也最初进行局部反击,发动了夏天攻势、秋天攻势、冬天攻势,在这三次作战中杜聿明与国军早已没有往日的风采。连续三次被林总击败,而这三次战役也几乎把新1、6、52与71军都被我军重创,这也让杜聿明手上的底牌越来越少,最终在陈诚的压迫下只能灰溜溜的以养病为由,不光彩的离开东北。

所以比战绩,林总是占据优势。

兵败被俘的国军部队

杜聿明对比林总的指挥,还有壹个重大的缺陷,那就是对于部队的掌握与调度。

林总为何可以叫101,那是因为他可以最大程度掌握现场指挥与调度权,他不仅是东野还身兼东北局话事人,因此他可以根据自己的作战中根据自己的方法调配资源,可以做到令行禁止。再加上有高麻子、罗帅与刘亚楼在从中协调各种事务,我军可以做到调度与作战的高度统一。

而反观杜聿明,则仅仅是壹个中将而已。

首次去东北的时候他是东北保安司令,他上面还有东北行行营主任熊式辉,虽然两人合作不错,但当时东北国军内部腐败严重,军队经常发不出军饷,杜聿明有的时候很难调动军队。而历史辽沈战役的时候,老蒋就算让杜聿明去指挥,也会像在淮海战役一样向他壹个副剿总,实际上在东北短暂指挥廖耀湘西林兵团的时候,老蒋也是向他东北剿总副总加上冀热辽边区司令官,就这样的职位杜聿明又能怎么调配作战呢?

杜聿明

也许很多人会说雨田君你既然说杜聿明来指挥,那就假设向杜聿明壹个东北剿总。

来看看作为“东北剿总”的杜聿明手下的这群大将。

守卫锦州的范汉杰是黄埔一期的,如果以血统论,他当营长的时候杜聿明还在北平向国父当壹个守陵排长,而且其还是胡宗南系的,如何指挥?在塔山东进兵团的侯镜如与阙汉骞是老蒋的嫡系而且还是陈诚的人,假设锦州被围,救援锦州与守锦州的都不是他杜聿明的人,拿啥子去指挥。

杜聿明专属能指挥的动的也就长春郑洞国兵团与沈阳廖耀湘兵团,与林总根本就没法比。

杜聿明一生的好友郑洞国

而且在杜聿明指挥系统里面还有壹个最大的X因素——无所不在的老蒋。

看到我军与国军决战,很难想象即使杜聿明去指挥,在旁边看棋的老蒋会不插手。事实上辽沈战役老蒋的微操就没停过,但无奈他指挥太差,从指挥东进兵团作战,再到让廖耀湘指挥部队出沈阳就锦州这一系列失误就能看出来老蒋的指挥水准。而且功课也没做足,直到战役最初他还是用1946年的思维来看我军,认为东野壹个纵队的战斗力等同国军壹个师,就这来100万国军也不够他败。

到哪都能找到杜聿明的老蒋

老蒋的瞎指挥,现实中的杜聿明就体会了一把,在淮海战役正是他在杜聿明从徐州撤退即将要跳出我军包围圈的时候,突然空投手书(很难为老蒋,杜聿明都把电台关了他依然能精准的找到杜)让部队去救援黄维,导致一前一后耽搁了2天,最后被我军先头部队拦住,直接葬送了国军30万精锐在陈官庄。

所以很可以想象杜聿明成为剿后一方面要管理好这50多万不同派系的手下,还得预防自己董事长在后面指手画脚。

总得来,杜聿明是壹个将,可林总却是壹个帅。

从这一点上来说,在东北的时候,杜聿明就不是林总的对手,在双方均势的时候林总都能占据上风,在辽沈战役时期攻守易势,杜聿明有啥子决心要跟林总决战。

借用老蒋的一句台词,林总可以对杜聿明说:东北优势在我……

指挥辽沈的林总

一览来说,因为东北国军已经远远落后于东野,再加上以往对林总胜少负多的战绩,让杜聿明对于时局的看法是悲观的,所以如果老蒋让其指挥东北战场,结果可想而知。

对于杜聿明来说,他是抗拒与林总作战的,或者说不愿意踏东北战场,所以当老蒋找他咨询问策的时候他的第一直觉就是——跑,沿着营口、葫芦岛与锦州(当时我军还没包围)水陆两路将部队撤往关内,从这里就能看如果让其来与我军作战的他的肯定是要撤退的,所以死活不愿意去东北指挥,毕竟未战先退,老蒋肯定会让他背锅。

版权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