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彩票APP大全

七律长征写作背景简写 七律长征背景介绍50字

七律长征全诗的意思及创作背景

意思是:红军不怕万里长征路上的一切艰难困苦,把千山万水都看得极为平常。五岭山脉绵延不绝,可在红军眼里不过像翻腾着的细小波浪;乌蒙山高大雄伟,在红军眼里也不过像在脚下滚过的泥丸。

创作背景

《七律·长征》写于1935年9月下旬,10月定稿。这首七律是作于红军战士越过岷山后,长征即将胜利结束前不久的途中。作为红军的领导人,毛泽东在经受了无数次考验后,如今,曙光在前,胜利在望,他心潮澎湃,满怀豪情地写下了这首壮丽的诗篇。

拓展资料

《七律·长征》执教反思

《七律长征》是毛泽东同志在红军长征胜利结束时写下的一首诗。它是毛泽东为纪念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而作。作者以其军事家高瞻远瞩的眼光和诗人豪放热情的气概,回顾了长征的艰难历程,讴歌了红军战士英雄无畏和乐观精神,抒发了作者勇往直前的豪迈情怀。当我们品读《七律长征》这首诗时,仿佛又看到那气势磅礴的山、汹涌湍急的水,似乎听到那隆隆的炮火声和“尽开颜”的朗朗笑声。但是,那久远的战争年代离学生的生活太遥远,单靠老师的一本书,一支粉笔,是无法让未经风雨的学生体会出长征的艰辛的。怎样才能让学生走进诗中,悟诗意,品诗情呢?

为了让学生更好的了解写作背景,让学生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些长征中的感人故事如七根火柴、金色的鱼钩等,使学生对长征有了一定了解,初步感受长征的艰难。课堂教学中,首先播放了电视剧《长征》的录像片段,出示了红军长征的线路图,并进行了必要的背景介绍,给学生带来了视觉、听觉上的强烈震撼,增加了学生对长征的了解,进而带动学生,感动学生,实现语文教学的潜移默化。

然后让学生利用课文中注释,反复的朗读,在头脑中想象词中的画面,理解诗句内容,从而感受到红军长征的艰难和战胜艰难险阻的大无畏精神,体会诗句表达的思想感情。第二句的理解是诗中的一个难点。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通过图片资料来感受五岭,乌蒙的天险,然后通过画细小波浪和泥丸,让学生对比感受,体会红军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第三句中的“暖”与“寒”的理解是诗中又一个重点在“暖”字理解上,我采用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了解红军当时快乐的心情。“寒”字理解时,我播放了视频《飞夺泸定桥》,让学生说一说看后的感想,感受红军飞夺泸定桥时的惊心动魄。最后在朗读中,想象红军翻越过皑皑雪山,战士们欢呼着会师的场面,感受胜利会师的喜悦之情。

通过这首诗的学习,学生们基本能理解诗意,但是未能真正的感悟到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没有和作者产生共鸣,对诗歌学习的兴趣不浓。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有几点需要改进:

首先,缺少充分的朗读。整堂课中,朗读的时间不多,朗读的形式比较单一,缺乏有针对性的指导。这首诗虽是现代诗的内容,却是七言律诗,要进行充分的朗读感受诗的音乐美,悟诗意、品诗情。黑格尔说:“至于诗则绝对要有音节或韵,因为音节和韵是诗的原始的唯一的愉悦感官的芬芳气息,甚至比富于意象的华丽词澡更为重要。”需要充分地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在读中感悟红军的战斗情怀。

其次,在引发学生想象不够。通过创设情境,引发学生合理的想象,有助于深入理解诗歌。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一句,可通过语言的渲染,再现长征画面,创设情境,让学生想象红军在地理上千山万水的艰难、人为上有飞机轰炸追兵围追堵截、物质上的极度匮乏情况下,将长征进行到底,感受藐视一切困难的大无畏的英雄精神。

最后,没有进行适当的课后延伸。一堂课上好后,适当地进行拓展延伸,学生带着许多新的问题离开课堂,这不仅仅是知识的延伸,更是情感的延续。从而提高小学诗歌教学的效率。课后可以让学生搜集毛泽东评述长征的文章、诗词,以及毛泽东的其他作品,如《采桑子·重阳》《忆清娥·娄山关》等,不仅能让学生进一步体会红军在长征中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也引导学生将课内的学习与课外的阅读联系起来,养成课外学习、研究的好习惯。

版权声明